全國免費服務熱線
023-63527561
武隆縣羊角鎮危巖新址修建性詳細規劃
環境影響評價**次公示
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》(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7號)、《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》(國務院令第559號)、《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》(環發[2006]28號)、《環境信息公開辦法(試行)》(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第35號)的相關要求,現將《武隆縣羊角鎮危巖新址修建性詳細規劃環境影響評價》的有關信息公示如下:
一、規劃名稱及概況
(一)規劃名稱
武隆縣羊角鎮危巖新址修建性詳細規劃
(二)規劃概況
(1)規劃范圍
本次規劃區范圍位于仙女山、白馬山兩大山體之間,是兩山之間鏈接過渡地帶;烏江河道穿過規劃區南側,規劃區是烏江流域的河谷區域。
(2)規劃原則
① 整體性:從城市整體出發,與土坎鎮發展目標相吻合,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,協調規劃區內外部環境條件,確定合理的功能布局和開發規模。
② 高品質:規劃設計貫徹生態原則、文化原則與效益原則,力求塑造一個具有優雅環境與文化內涵,個性鮮明且配套完善的花園式生活空間,形成高品質的小鎮環境。
③ 人性化:體現“尊重環境、崇尚自然、關注人性”這一宗旨,充分利用基地外部景觀條件,充分保護和合理利用規劃區內原生態環境,形成人性化小鎮環境。
④ 適用性:在創造優質小鎮環境的前提下,合理開發、利用土地,因地制宜布置建筑,并在合理的服務半徑下滿足居民對公共服務設施的需求。
⑤ 經濟性: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效益,考慮經濟實用性,充分利用土地,減少填挖方;結合當地規范要求,做到建筑密度和小鎮環境和諧共生,同時還兼顧其未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對住宅、商業發展的要求。
⑥ 多樣性:規劃區內應具有完善的功能,滿足居民和游客包括居住、生活、休閑、觀光在內的多種功能;在景觀的組織上,倡導步移景異,在提高地塊可識別性的同時增加環境的可觀賞性。
(3)規劃目標
目標一:仙女山旅游的西部集散中心和重要節點
土坎是仙女山旅游的重要出入口
仙女山東面接待服務發達,西面還處于起步階段
烏江大橋的修建有效的為武隆縣城分流減負
規劃區將成為特色風情旅游節點
目標二:生態移民安置的樣板示范及風情旅游小鎮
移民區的整體研究以及區域融合發展
居住、企事業單位、產業的有效安置
移民區文化研究,移民歸屬感塑造
結合山水融合文化的旅游集鎮
(4)功能定位
羊角鎮區功能空間轉移的核心載體;武隆縣城和中國武隆公園的重要補充;協同區域發展、服務型綜合新鎮;重慶武隆旅游的新視點。
(5)布局結構
本次規劃包含居住、商業、工業、公共服務設施等功能,并將地塊對應不同功能分成四個組團。其中:
① 居住組團4塊
西側為土坎鎮拆遷安置組團,小區呈八卦形狀布局,在該地塊東側沿湖地段有一圈商業;中部及東部3個居住組團為羊角鎮的搬遷安置組團。4個居住組團通過景觀軸線相連接,形成有機整體。
② 行政服務組團1塊
新的行政辦公及公共服務區位于地塊西北側,包含以下設施機關:鎮政府、公安局、消防站、醫院、托管養老設施等。建筑之間,在合理利用地形的前提下追求對稱布置。
③ 商業街2條
一條為中部南北貫穿的商業街,游客通過南部入口拾級而上可到達商業街地塊北側;另一條則是靠近紅線南側東西向的沿街商業,連接西部行政辦公組團和東部手工業組團。
④ 手工業組團
手工業組團主要用于搬遷土坎鎮、羊角鎮原企業單位,在本規劃中位于地塊東南側,靠近兩條現有道路的交界處,有利于產品和原材料的運輸并方便游客的游覽和參觀。
(6)技術經濟指標
規劃區總用地776699.38m2,總建筑面積578985.89m2,安置戶數1901戶,建筑密度32%,綠地率為30%。
規劃范圍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詳見圖1所示。